新闻详情
再制造:借力政策春风 即将盈利变现?
发布时间:2012-06-11 20:45:06 作者: 浏览次数:39 【返回列表】
再制造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据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记者了解,目前全球再制造产值超过10000亿美元,大约75%来自美国,其中汽车和工程机械领域的再制造占到2/3以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中国14种主要机型工程机械保有量达290万台,而且将近 80%的在役工程机械即将超过保质期,如果将这些设备投入再制造领域,则至少可以产生1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尽管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企业也早在1995年就进入再制造领域,但由于种种原因,前期投入始终无法转换为经济效益,再制造也因此成为一个仅仅“看上去很美”的新型产业,发展始终滞后于工业制造业的高速增长。
再制造的中国式困惑
自2010年以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如三一重工、徐工、柳工等作为工信部批准的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企业,纷纷加大工程机械再制造领域的投资。但由于受到相关法规和市场成熟度限制,大多数企业还处在探索阶段。
旧件回收是再制造企业面临的一个首要难题。根据2001年6月颁布并且沿用至今的国务院第307号令第十四条规定:“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拆解回收的报废汽车,五大总成(汽车发动机、转向器、变速器、前后桥、车架)应作为废金属,交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这条号令使得再制造企业只能从固定用户或者汽车维修市场收购旧件作为再制造原料,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需求。此外,中国海关进出口条例中,只有对新品与废品的管理条例,对介于两者之间的“旧件”则缺少对应条款,甚至还有很多人将限制设备旧件进口理解为阻止洋垃圾进入中国,这样一来,“再制造”企业获得血液、发展壮大的可能性就被扼杀在源头。
该信息出自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